close

我們的成員

自行車團的成員來自全省各地或海外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媽祖信徒,年齡層的分佈也非常廣泛,由幼小學童起至年長八、九十歲的耆老都有,而女性的比例則略高於男性。除了媽祖會定期每季的餐敘活動團員外,每年參與遶境進香的自行車數大約控制在120部左右,但有逐年成長的趨勢。

自行車團組織架構

structure

參與自行車團的組織並不須特別的入會章程,也無需團員公約,一切都是隨心亦隨緣。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宣傳,但每年自元宵夜選定起駕日期後,總是能吸引眾多死忠的「鐵馬」成員前來報名參與遶境進香。

前導車F.JPG


自行車團的「媽祖會」供俸一尊鎮瀾宮分支編號為六的媽祖,「媽祖會」的爐主跟其他「神明會」不同在於每三個月就會輪值一次,也就是說,自行車團媽祖會每三個月一次的會餐就會產生新的爐主,此傳統已行之有年,在團員心目中,只要能擲筊最多筊而當選爐主,就是一件非常幸運且光榮的事。

鑾轎G.JPG

目前自行車團的負責人為梁鏡堂先生,因為家裡是做「電火」的(各式各樣燈具及照明設備),因此在地人稱呼他為「電仔堂」,過去包括鎮瀾宮的頭旗和神轎所有電燈、線路都是他所負責。由於團長年事已高,所以目前一些遶境進香事務,已改由其兒子梁景隆及幹部吳慶仲和兒子吳鴻麟協助處理

 

我們的服儀及裝備


這些年來拜休閒風潮盛行之賜,大甲的自行車製造業揚名海內外,所以街道上隨處可見動輒上萬的自行車自然都不稀奇。不過休閒名牌風似乎沒影響到自行車團的團員們,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市井小民,依舊騎乘帶著些許50年代的純樸、懷舊風格的老爺車或買菜車。

f_3936539_2.jpg

屢屢望著緩緩行進的隊伍,彷彿走過時光隧道回到民初時,有些團員騎的就是阿公阿嬤傳承下來的雙管骨董車,懷舊復古氣息滿分。

雖然在裝備上略遜,但我們擁有整齊的服儀和自律的精神,身著白襯衫,赭紅色領帶,戴白手套,卡其色長褲,左臂配掛識別自行車團的臂章,頭戴紅邊白底鴨舌帽,上面還繡著自行車團專屬的隊徽,男女生服裝一致。乍看之下會以為是一群正要趕赴早自習的中學生。


新港起馬H.jpg

農曆三月的天氣其實很多變,半夜趕路時若天氣較寒冷,領隊會下令全員穿著樣式一致的外套,否則團員就得自行在襯衫內塞些禦寒衣物。天氣炎熱時還是得勒著領帶,對一些慣於扛著鋤頭的老農或務持家事的婆婆媽媽來說,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,畢竟這可是自行車團最基本的服儀規定,也是團員們自律的最佳表現。時常時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家因為擔心落隊而拼命趕上隊伍,不但踩得臉紅脖子粗,甚至連領帶都歪了…

西螺大橋B.JPG
不管陪伴您坐駕是雙管老爺車、買菜用的淑女車、公路車或是登山車,都得依循自行車團的一套標準配備,前輪龍骨上右側插著繡上團員姓名及地址的遶境進香旗,左側則插著自行車團配發的自行車隊旗,回程時還會在手把間繫上一條新港奉天宮給的紅綵帶。

頭旗N.JPG

至於後座只要不影響安全就沒甚麼特殊規定,團員們可以各顯神通,隨你載著、綁著、掛著甚至用背包背著沿途一切所需,舉凡金紙、貢香、盥洗用品、衣物、餐具、睡袋、睡墊、活動椅、雨衣等等,你想的到或甚至你想像不到的傢私都可能出現。由於行李的掛載並無明文規定,看起來是有那麼一點點小紊亂,不過,這同時代表這些團員來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及個人特色啊~


休息在元長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muChang 的頭像
    namuChang

    大甲鎮瀾宮 隨駕特組自行車團~鐵馬團

    namu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